注册新用户
注册新用户
修改密码
8月3日上午,驰援河南的森林消防局机动支队驻皖(黄山)大队50名指战员安全抵达黄山营区。7月24日,队伍迅速启动应急救灾响应机制,备齐备全各类主战装备和救灾物资,日夜兼程900余公里抵达河南郑州,历经7个昼夜的不懈奋战,圆满完成郑州地铁排涝任务。
“同志们,为使郑州人民群众尽快恢复工作生活,减少经济财产损失,我们每名指战员要不畏艰险、不怕困苦、奋勇前进、连续作战,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到为民服务和抗洪救灾实践中,发挥好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作用。”奋战之初,大队徐年江教导员在救灾一线作政治动员。
任务区地铁隧道内,结构复杂,呈长条凹形蓄水池状,距地面垂直高度差约18米,洪水载量大,淤泥杂物多,空气湿度大,隧道内外温差约15摄氏度,指战员均要蹚在齐腰深的涝水中作业,且空间狭小、环境恶劣、条件艰苦,安全风险因素多,管控难度系数大,对第一次执行隧道排涝任务的指战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。
“管带接口的螺丝一定要拧紧,水泵与浮圈要连接好,把绳子系在固定物上,防止水泵抽水时大幅度移位;隧道内淤泥多,要防止滑倒摔伤;严禁触碰高压电箱,照明设备要随身携带,双岗双责杜绝单人行动。”程清华副大队长一再提醒。
由于隧道狭长且呈凹形,指战员只能一段接一段向隧道纵深推进,每前进一段距离约100米,4台沃式150—35抽水电泵(排水量每小时600立方米)、大口径管带、高压电缆和变电箱就要随之向前推进同等距离。指战员每次在漆黑的隧道中至少需要进行5个小时的作业才能出来透口新鲜气,大家在深一脚浅一脚的淤泥里来回穿梭,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,满身泥浆,被当地志愿者称之为最可爱的“泥人”。
在水泵和管带撤收过程中,管带上的积水和浑浊的淤泥夹杂在一起,指战员全身衣服都被滴漏的淤泥水浸染,汗水和淤泥水在身上不断流淌,衣服湿了又干、干了又湿,反反复复。在没有白天黑夜的地铁隧道里,指战员不顾冷暖、不计得失,眼睛始终盯着水位,以最大决心抽排内涝。其中,班长徐亮、申旭等人在深水区浸泡累计30小时以上,有时一个动作就得持续40分钟,双手双脚都被污浊的泥水泡得发白发皱,甚至出现手脚发麻、不听使唤情况,但指战员们始终以必胜的信念警示自己不能放松,坚持坚持再坚持,为了人民群众,不断攻坚克难,挑战自我、挑战极限。
驻皖黄山大队全体森林消防指战员7个昼夜连续奋战,累计排涝约72000立方米,任务区消毒杀菌3000平方米,隧道纵深推进约1400米,圆满完成郑州地铁排涝任务。
编辑:姚敏